2021-11-29 10:59:02
1947年5月,南京政府里面气氛凝重,蒋介石的办公室里站了一排国民党将领,只见他们个个凝神屏气,不敢发出一丁点的声响,生怕引起此时正在气头上的蒋介石。
办公室的中间,正瑟瑟发抖地跪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蒋介石没有忍耐住心中的怒火,他手上拿着张灵甫身亡的电报,气得嘴唇都在发抖。
猛然间他拿着手上的拐杖就朝着跪在地上的汤恩伯的头上砸了过去,不一会汤恩伯就被打得头破血流……
张灵甫身亡,蒋介石为什么要打汤恩伯?汤恩伯跟张灵甫的死究竟有什么关系?
汤恩伯与张灵甫
汤恩伯又名汤克勤,1900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汤村,他出生时家境贫困,但父母也算眼界较为开阔,没有阻止他求学。
他也成功地读完了小学,后来于1917年转入浙江省体育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后进入了浙江讲武堂学习。
1920年他在讲武堂毕业之后担任了浙军第一师排长,是陈仪手下的一位官员,后来浙军溃败,汤恩伯只能回到乡下担任警察所巡长。
他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当一个小小的巡长,于1921年东渡日本,并在第二年考进了日本明治大学法科,主修政治经济学。
但家境实在过于贫寒,1924年5月他辍学回国筹集学费,后来在陈仪的帮助之下被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陈仪是蒋介石的同窗好友,也是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陈仪有个女儿叫做王竟白,汤恩伯在知道了她的身世之后立刻对她展开了追求。在他的不懈追求之下,王竟白也被他成功打动了,还将他推荐给了陈仪,这也是为什么陈仪后来会保送他去日本陆军士官学习的原因。
1926年汤恩伯从军校毕业,来到陈仪的麾下担任第一师的少校参谋,还娶了王竟白为妻,他也在军队在展露头角,逐渐受到蒋介石的重任。
而张灵甫是蒋介石麾下的一位骨干,他是在黄埔军校毕业的,张灵甫治军严敏、也有很卓越的军事谋略,在抗日战争中也给日军带去了沉痛的打击,为抗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汤恩伯却不一样,他治军懒散,没有什么真本事,靠着陈仪的庇护狂妄自大,军官的架子还很大。
因此张灵甫一直都看不惯汤恩伯,他认为汤恩伯没什么真本事,是靠着裙带关系而上位的,而汤恩伯对于张灵甫的蔑视自然也是看在眼里,但他对于张灵甫等人自然也是不屑一顾,也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嫌隙,才有了后来的悲剧……
张灵甫身亡
在孟良崮战役中,汤恩伯是第一兵团的总司令,而张灵甫好巧不巧,是他名义下的部下,在进攻孟良崮的时候,汤恩伯率领第一兵团是本着稳扎稳打的战略去的,但是张灵甫却不这样想,他想打解放军个措手不及,因此他命令七十四师快步前进。等到汤恩伯走了一段路之后才发现了这件事,他命令部下前去询问。
不久部下带回了张灵甫手下的一个士兵回来,汤恩伯这才从士兵的口中得知张灵甫的计划,但此时张灵甫的七十四师早已将汤恩伯的大部队甩了十几里远。
汤恩伯一时十分愤怒,他认为张灵甫是想去跟他抢军功,他生气地说:“不听从命令指挥,这么着急是赶着去送死吗?”
解放军也提前收到了张灵甫前来偷袭的消息,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的七十四师被我军团团围住,张灵甫在这个时候想起了汤恩伯,在危急关头,他一连发了几封求救电报,但汤恩伯收到之后都置之不理。
在求助汤恩伯无果之后,张灵甫将求救电报发给了蒋介石,当电报递到蒋介石的办公桌上时,蒋介石得知情况后十分生气,立刻发了一封急电给汤恩伯,让他马上带领部队前往孟良崮进行支援。
接到了电报之后,纵使汤恩伯看张灵甫再不惯,也不敢继续“装死”了,只好命令部下清点部队人数向孟良崮出发,看部队刚走出去不久,汤恩伯又收到了一封电报。
电报说:“陈毅和粟裕带领的解放军已经南下了。”汤恩伯听到这个消息后,哪里还顾得上被困孟良崮的张灵甫,他为了保全自己的队伍,立刻头也不回地率领自己的部队回到了大本营。
就这样,孤立无援的张灵甫和他手下整编的七十四师就这样全部阵亡在了孟良崮,蒋介石不久之后就收到了张灵甫身亡的消息,他怒不可遏的命令部下:“去叫汤恩伯给我滚回来!”
在接到蒋介石叫自己“滚回去”的消息后,汤恩伯已经知道了张灵甫身亡的消息,他战战兢兢地来到了办公室,看着怒气冲冲的蒋介石,他瑟瑟发抖。
他瞥了一眼其他在办公室的将领,发现他们站在那里不敢动弹,此时蒋介石大吼了一声:“给我跪下。”汤恩伯吓得直接瘫了下去,蒋介石看着汤恩伯,越想越气,抡起拐杖就往汤恩伯头上招呼了过去,一下接一下,十几棍下来,汤恩伯早已头破血流。
蒋介石又接着打了好几棍,直到陈仪过去劝说,他才停住手,随后,痛失爱将的蒋介石便撤去了汤恩伯的职务。
自作自受
汤恩伯一路走来,都是陈仪一手扶持,按理说汤恩伯跟陈仪应该是一条船上的人,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陈仪在跟随蒋介石多年之后,才意识到跟着蒋介石没办法解救贫苦百姓,他决定弃暗投明,他将自己准备投向共产党的想法告诉给了汤恩伯,本以为汤恩伯会与他一起揭竿起义,但他想错了。
汤恩伯认为这是他重新取得蒋介石信任的绝好机会,于是,他向蒋介石检举揭发了陈仪,在这样的罪名面前,蒋介石没有手下留情,而是将陈仪送到了台湾基隆囚禁了起来,1950年,陈仪在台湾被执行了枪决。
汤恩伯在举报了陈仪后,蒋介石因为身边已经没什么人可以用了,于是又重用了汤恩伯,但汤恩伯失去了陈仪的庇护,在后来的好几次战役中都没有什么大作为,还打了败仗,蒋介石对他心灰意冷了,慢慢的便不想用他了。
汤恩伯后来跟随蒋介石一起回到了台湾,在陈仪被执行枪决之后,王竟白便带着孩子一起离开了他。
而汤恩伯此时也身患重病,他多次向蒋介石请求前去日本治疗,但都被蒋介石拒绝,直到1954年他在医院里确诊了癌症,蒋介石才批准他出国治疗。
但已经太晚了,汤恩伯去了日本治疗,在手术台上大出血而死,而蒋介石在听到他的死亡消息时,也只是冷漠地说了句:“死了也好。”
小结:
晚年的汤恩伯在日本无人照顾,他举报岳父陈仪的举动在早年迫使他的妻子带着三个孩子远赴美国生活,在汤恩伯需要时并没有再出现。可怜一代国民革命军将领,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不可谓不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