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2 21:07:12
上个月,桃有个传媒大学毕业的朋友来京办事。
周末小聚,酒过三巡的时候,他红着脸对桃说了一句话:
“我今年最期待的华语电影,是《野马分鬃》。”
朋友说这片的导演叫魏书钧,是他们学校的,一个90后。“才华无限,很有思想”,现在已经是华语影坛的头号香饽饽了。
《野马分鬃》去年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得了个“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奖,又在第73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新长片导演作品”的提名。
很多在电影节现场第一时间看过片的影评人老师们,都很兴奋地将《野马分鬃》称之为“中国电影的新希望”。捎带脚,主演周游也成了“中国男演员的新希望”。
几经波折之后,带着俩“新希望”的《野马分鬃》终于定档11月。
魏书钧很有福相
这阵仗,不冲还是人么?于是桃和朋友兴冲冲买了票去看,打算接受一波“新希望”的精神冲击,灵魂震荡。
但看完后,朋友没有了之前的兴奋,反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甚至没聊几句他就先打车走了。
过了几天,《野马分鬃》的评分出来了:6.6。
这评分,桃觉得合情合理。
《野马分鬃》其实通篇下来,主要就讲了一件事:一个没拿到毕业证的倒霉蛋是如何搞丢了女友,又搞丢了工作,最终搞烂了人生。
周游饰演的主人公左坤,是个在传媒大学录音专业就读的长发混子,即将面临大四毕业。
按说这时候是大学生最焦虑的时期,你得准备论文答辩,随时随地在需要时跪下管导师叫爹。还得赶紧去外面找找工作机会,不然毕业就等于失业。
可左坤不太在乎这些,他学分都没修够,上课却根本没在听。前面老师在讲课,他在后面悠闲转书,和旁边不学无术的哥们胡扯淡。
但好在左坤还不纯粹是那种大学里的浪人,他这么嚣张是因为课上讲的他都懂所以他不屑。毕竟爷能坐在教室里,就已经很给老师面子了好吧。
而且这小子外面有活儿,心里不慌。这个活儿呢,就是给一个小导演的片子举话筒。
闲暇时光,左坤甚至还有精力再去学个车。
可就像所有陷入科目三的学车狗们一样,左坤的学车之旅一直卡在S型弯道上。他只要拐弯,肯定就会撞到路边的杆子上,就像受到了科三之神的无情诅咒。
人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肯定都会满肚子气。
所以当教练怼着他的脸怒吼的时候,左坤憋不住了,身体里那无能的力量直往上涌,他直接下车拿起桩子给教练一顿cei。
于是,当代个性年轻人的学车之路就此中断。
考驾照不成,左坤虽然不服气但也不焦虑,毕竟他觉得考试都是屁,只要自己想开车,那肯定就能开好,何必倚靠一个本本。
所以从驾校出来,他就立马去二手市场一口气花光了这几年给人举话筒攒的积蓄,买了一辆二手越野。
卖车的老哥自称是“越野e族”俱乐部北京朝阳区大班主,外号“秃尾巴老李”。他郑重其事地告诉左坤:
兄弟,你捡到宝了,这车,开到草原都没问题,任你驰骋。
于是开上这辆拉风的“越野e族”后,他去见了做模特的女友。
看到男友还没毕业就有车了,女友也开心。她一边坐车一边准备拍照发朋友圈,结果偶然间看到停车场里的一排法拉利,姑娘萎了。
唉,穷人的快乐确实太短暂了。
但左坤不在乎,他觉得这车就是自己转运的开始。他开着这辆车上学,又开着去剧组举话筒,甚至还用它在某个深夜和女友进行了不可描述的运动。
但一辆二手车能带来的好运,也多半是打了对折的。很快,因为老是在课上装蒜加捣乱,导师直接堵上了左坤毕业的大门。
然后在剧组举话筒时,因为和业内资深摄影师打架,左坤赔了笔钱,还丢掉了这份难得的实习工作。
女友这边本来都发展到了见家长的程度,可人家姑娘和姑娘的爸,得知左坤的现状后,终究没看上这份吊儿郎当,觉得左坤不值得女儿托付终身。于是,女友也和他say了bye-bye
哥们瞬间就傻了
此时电影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零二十分,故事基本也已经讲完。
于是在接下来的四十多分钟里,《野马分鬃》它开始起飞了。
很多看完片子的朋友,都对后面这四十多分钟充满疑惑。
因为按照正常的剧情片逻辑去推演,左坤那是遇到了人生的三道大坎:没了毕业证、没了爱情、没了工作。
所以,当主角的命运到了如此至暗时刻,后面怎么着也得开始灵魂觉醒,准备逆袭了。
可在这后面四十多分钟里并没有逆袭。
左坤又被小导演拉去举着话筒补拍了一段戏,并顺理成章地蹭他的二手越野车进了一趟内蒙古。而在内蒙古拍完戏,左坤开车往回走的途中,半路上被警察逮到他无证驾驶,进了一趟看守所。
出来后,他就把车转卖给了别人,自己坐出租车回家了。
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反高潮叙事,一般观众看完后肯定不知所云。
尤其是进内蒙古拍戏的那一段落,长镜头加持下,一帮人在蒙古包里喝酒,左坤游离在所有人之外,一个人孤魂野鬼一样地在镜头远处晃。
酒喝完了,醉醺醺的左坤半夜开车在草原上乱闯,遇到了被拉来补拍的女演员。俩人大半夜的眼对眼,居然在车灯照耀下,于荒郊野外做起了不可描述之事。
甚至自带恐怖片效果
这种略带意淫的剧情,估计会让很多女性感到不适。尤其是这段情愫也没个后续,激情一夜过后,该拍戏拍戏。桃甚至怀疑那晚的经历都不过是左坤的一场春梦罢了。
数了数,这段夹杂着春梦的草原片段,竟然有三十分钟之长。
按说这段应该是全片的戏眼了,但左坤这个主角的状态一直都是绷着脸保持茫然,台词也开始锐减。这让他在后半段就像个随着剧本流程走的机器人,主要负责表现一种无声的丧和随波逐流。
虽然很多人说在这部戏里看到了主演周游未来可期,但确实也不知道他未来是怎么个可期。周游的表演,还不如片中一些细节上的荒诞设计留给人的印象深。
比如剧组去了草原后的第一晚,喝完酒大家围着篝火跳舞时,因为怕真篝火引起火灾,用的是篝火形状的特效灯。一帮人围着假篝火载歌载舞地瞎嗨,像极了草原版《楚门的世界》。
而左坤后来因为无证驾驶被抓,他当警察的老爹过来捞人,老爹和看守所领导寒暄时,左坤隔窗相望犯人们跳“感恩操”。颇似SB的造型是对左坤辛辣的嘲讽。
但这些细节没办法拯救电影后半段人物缺乏弧光的根本问题,一些观众甚至在网上怒斥导演“希望找个厂上班吧,不要再祸害中国电影了”“如果再努力一点,就可以媲美《逐梦演艺圈》了”。
当然这种言论有些极端,不过可以从中看出《野马分鬃》对于普通观众造成的理解障碍有多大。毕竟对普通观众来说,剧情平淡点没啥,可两个多小时的片子,看到最后都没办法和角色产生共情,那就是难受,就是云里雾里,就是虚度和浪费,就是看了个寂寞。
而影评人们则津津乐道这部电影的反俗套,他们能看出导演魏书钧是在故意制造一种间离效果,并在电影后半段把它玩得更大胆。
于是小圈子和大圈子的审美在影片正式上映后产生了碰撞,《野马分鬃》的评分也从9直跌到了6。
左坤这个角色,根据导演自己说,身上有他三分之一的影子。
但这个三分之一的影子,局限在导演和左坤都是传媒大学学生,都买过二手越野车这些外围条件上,精神内核反而是空荡荡的。
这导致电影里有一些经历性的桥段很有意思,但这些经历都并未对左坤这个人物产生什么成长的帮助。
比如左坤的妈是中学老师,他就偷他妈屋里的试卷答案卖给学生,卖完被家长发现了,这段戏就over了;
或者他出去打工,遇到一个包工头老板,人家自己录了有一百首歌的专辑,让左坤和哥们儿去大街上卖,俩人卖不出去,就去火车道上乱扔……
这些有趣的桥段单独拎出来,都是个不错的短片创意。可在两个多小时的长片中,它们都被左坤永远迷茫的大长脸淹没了。
而这种从头到尾一成不变的人设,说好听了叫坚持一种倔强,说不好听了是导演和编剧也没想好角色怎么变。
以气韵相似的《小武》为例,他也是个绝对的失败者,干啥啥不成,在电影里失去了朋友,失去了爱情也失去了自由,他确实从头到尾都没变,但他置身其中的时代在变。
所以大家看完电影,都会get到小武是一个被时代前进的车轮碾过的可怜虫,共情就此达成。
可左坤呢?他是一个被时代碾压过的可怜虫吗?
导演魏书钧虽然也设置了一些时代的顽疾在电影中,比如总是在专心钓妹子的小导演,比如剧组里层级分明的阶级制度,比如大学里照本宣科的陈腐教学方式……
但这些都不是左坤无法摆脱的。
他在电影最后卖了二手车,仿佛一切前尘旧事就一笔勾销了,但这个结局显然很没有说服力。
其实在2018年,魏书钧就拍摄了一部获戛纳“短片特别荣誉奖”的影片《延边少年》。
该片讲述了一个想去韩国打工的男孩,和一个洗脚城的小妹一起度过了奇妙的一夜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挺像《野马分鬃》草原之夜的翻版,少年过了一夜发现去不了韩国打工,就骑摩托回家——多像左坤最后坐着出租车回家。
但因为《延边少年》采用的是片段式的叙事,所以什么人物成长都不是必要条件,它只需要记录下一个身揣梦想的少年一夜之后梦想破灭,就足以打动戛纳评委。
可《野马分鬃》再用这招显然行不通。
而作为北京土著,主角如果想要大好前程,不敢说唾手可得,至少努努力还有希望,所以这种甚至有些"凡尔赛式丧"的选择也让大部分人不能产生共情。
而这一切设定造成的结果就是,影片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噱头。
所以他看似是一只野马,但这匹野马却只是围着马圈尥了尥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