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6 00:26:01
标识释义
以厦门软件园的首字母“X”和软件英文Software的首字母“S”为主设计元素,并融入象征IT软件业特征的点状化构成,标志整体似是涌起的数据海浪,又似飘动的绸带,象征着厦门软件园向世界传输无限未来。
企业简介
厦门信息集团成立于2011年7月,是厦门市属国有企业集团,拥有27家成员企业,11家参股公司。以“推动产业发展、信息服务民生”为使命,秉承“人·信息·和未来”的企业精神,形成“科技园区服务运营、信息化产品服务运营、信息产业资本资产运营”三大板块。
科技园区服务运营:承担厦门软件园二、三期的园区建设服务运营和同翔高新城(翔安片区)的建设。
信息化产品服务运营:坚持自主创新,在大数据、智慧城市信息化产品等已拥有715项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产品和服务累计推广至全国30个省份145座城市。
信息产业资本资产运营:设立信息产业基金战略投资和担保业务,打造“科技+金融”便捷投融资平台。
集团曾荣获“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中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年度领军企业”“中国软件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省级龙头企业”“厦门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十强排行榜第一名”等荣誉。
大事记
1998年,软件园一期产业孵化基地动工。
2000年,软件园一期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2005年,软件园二期正式动工。
2007年,软件园二期建成。
2008年,软件园二期举办首届厦门国际动漫节。
2011年,软件园三期破土动工。
2013年,软件园三期正式开园,开园当天,起步区30万平方米研发楼正式交付给首批48家产业企业。
2015年,软件园获批创建全国信息服务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2016年,软件园获评“中国互联网行业最佳投资环境奖”“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园区”荣誉。
2017年,荣获2016年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综合评价排名第七,成长性指标排名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2018年,软件园实现营收首次破千亿,达1001亿元;获国家工信部“五星园区”评价。
2019年,软件园荣获“中国数字服务暨服务外包数字智慧园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园区实现营收1183亿元。
2020年,软件园获批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金砖未来创新园、中国(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基地、厦门市人工智能产业园落地软件园三期,园区实现营收1371亿元。
2021年,金砖未来创新园在软件园三期正式揭牌。
本版文/通讯员陈小斌本报记者陈璐
本版图/厦门信息集团提供 (除署名外)
当第一缕晨光唤醒美丽的厦门,厦门软件园创新创业创造的生动画卷便徐徐展开……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厦门软件园在这片热土上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优”的发展,营收实现从“零”到“千亿”的跨越,跻身全国软件园区第一方阵。
作为厦门软件园的建设运营服务单位,厦门信息集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推动产业发展、信息服务民生”为己任,以担当为帆,以奋斗作桨,将园区打造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产业地标,成为全国备受瞩目的产业高地之一,是厦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千亿产业链”的核心载体,更是厦门实施跨岛发展战略的新亮点、软件产业发展的新平台,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
从无到有抢抓机遇建园区软件产业赢先机
199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20周年,亦是我国互联网大举兴起之年,厦门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将目光锁定“高附加值、低能耗、可持续”的软件产业,在厦门大学旁开建软件园一期,打造厦门软件产业的发源地和孵化摇篮,美亚柏科、易联众、三五互联等本土力量从这里展翅起飞。
2005年,厦门推动岛内“退二进三”,地处岛内虎仔山南面、占地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的软件园二期开建,仅用18个月就完工。其间采用边建设、边招商、边入驻的方式运营,品牌园区吸引诸多企业纷至沓来。
1999年,美亚柏科在软件园一期成立,在这里“敲”出我国第一代电子数据取证产品,此后搬入软件园二期。如今的美亚柏科拥有4000名员工,成为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行业龙头和公安大数据领先企业;吉比特公司依托软件园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实现迅速发展,2017年在A股主板上市,连续多年获评“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企业”“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
从有到大园区版图再扩容精心服务优环境
2011年,在全面实施跨岛发展战略中,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在岛外集美新城核心区兴建软件园三期,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十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滩涂地已成长为生机勃勃的现代化科技园区。10年来,信息集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顶层建设要求,以“开发一片、成熟一片、带动一片”的思路,将产业能级、生活配套、智慧园区等要素深度融入这片热土。
截至目前,软件园三期已交付研发楼及公寓楼34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260万平方米,东片区已全面建成并交付,累计招商企业数4967家(今年以来招商1657家企业),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金茂、网宿科技、雅马哈、农信互联、云知芯等知名企业,员工近5万人,金砖未来创新园、中国(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基地、厦门市人工智能产业园纷纷落地。今年年底,西片区还将迎来首批143家企业入驻。
6203套公寓可拎包入住;202家商业配套遍布园区;76条公交线路和地铁1、2号线在园区设站;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3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满足企业共性需求;“创+”一站式服务载体可办理45个部门近100项政府委托业务,每年受理业务近19万笔,网上办、掌上办比例96%……信息集团将企业发展所需的全要素聚合在厦门软件园,为企业提供从入园、落地到生根发展的全周期服务,并打造15分钟产城人融合生活圈,让园区更宜居宜业。
从大到优量质齐升布局优产业集聚显实力
如今的厦门软件园,高楼林立,产业集聚,“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电子商务、智慧城市与行业应用、移动互联”五大行业细分领域齐头并进、占比90%以上,累计注册企业超9000家,员工近13万人。2020年,园区营收1371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厦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收的70%。
这片适合“种”软件产业的良田,助力企业实现发展的“乘数效应”。诸多企业从这里出发,有的从小规模成长为行业翘楚,有的乘着新时代的东风走向国际化,更有超200家台企及台湾创客团队在此茁壮成长。
2016年,爱逸食品公司在软件园三期成立,5年间,成长为新消费品赛道的独角兽企业,估值70亿元;成立于2015年的宜车时代公司, 5年间成为福建省最具增长性、估值增长35倍以上的企业。
梦加网络公司重点布局数字文化出海,业务覆盖全部金砖国家及过半的“一带一路”国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6年,台资企业万久科技迁入软件园三期并挂牌新三板。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良好的营商环境、配套服务、优惠政策、产业集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有利。”
▲新颜:如今,软件园三期车水马龙,生机勃勃。(本报记者张奇辉摄)
▼旧貌:2011年,软件园三期选址旧貌。
▲新颜:如今,软件园一期是厦门软件产业的孵化摇篮。
▼旧貌:1998年,软件园一期选址旧貌。
▲新颜:如今的软件园二期,产业集聚,风光优美。
▼旧貌:2005年,软件园二期选址旧貌。
【数据】
园区营收
2011年,181亿元;
2020年1371亿元,
增长657%
园区企业
2011年,1026家;
2021年11月超9000家,增长超777%
产业人才
2011年,2.3万人;2021年10月近13万人,增长465%
●“三高”企业610家
●营收超亿元企业134家
●主板、创业板上市9家
●新三板挂牌48家
●中国软件百强5家
●中国互联网百强7家
荣誉榜
●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中国数字服务暨服务外包数字智慧园区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五星级”评价
●中国大数据产业园区综合发展实力前十强
●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综合评价排名第七,成长性指标排名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中国大数据明星产业园
●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
●中国优秀服务园区奖
●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园区
●中国互联网行业最佳投资环境奖
●中国优秀服务软件园区
●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军产业园区
●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产业园区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骨干软件园区优秀园区
●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最佳服务园区
●福建省创意产业重点园区(基地)
●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文章来源:厦门日报)
文章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