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法律规定,有一种人就算杀人也不用偿命,我国如今也开始推行

2022-01-05 01:56:02

神马影院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smbuka.com

在古代有着许多奇葩的法律规定,如秦朝规定身高在1.5米以下的男人犯了法可以不用量刑;在汉朝规定没有正当理由的聚餐是违法的,抓到要罚款,如果聚餐时候吃牛肉要被拉去砍头。

虽然古代量刑的规定有很多看似不可理喻,但也不乏一些颇具仁爱风格的量刑之法。中华民族一直遵从儒家学说,将敬老爱幼视为孝行的一大体现,因此中国人对老幼的态度也是一直传承下来的。

在古代也有专门针对老幼的仁爱法律,体现了中国人的宽厚。这个法律从汉朝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现代还是推行,那么具体是什么呢?

古代法律制度

中国有句老话叫“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人做事都要遵守基本的道德伦理规矩,这样社会才不会乱。因此法律的诞生就可以很好地规范人们的行为,一旦触犯法律就必然受到惩罚。

中国古代的法律从西周时期开始萌芽,发展到当代已经非常成熟。古代的法律也根据朝代的不同有所出入,但大体的量刑规定还是一致的,不同的部分一般受到民俗民风所影响。

比如在西周时期,法律规定同一姓氏的男女是不能婚配的。这个规定其实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一般同姓者大多是近亲,如果结婚会造成后代发育问题。但古代表哥娶表妹的多了,这项规定也形同虚设。

众所周知,秦朝的法律是非常严苛的,这也是秦国为何能打败六国统一天下的原因。比如成年的男人是不能随便哭的,一旦发现就要以“削发”来进行处罚。

在秦朝时期,吃牛肉、拍马屁、穿得华丽点都有可能遭受刑罚之灾。乱扔垃圾的话还要被在脸上刺字。秦朝的法律已经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事无巨细。

到汉朝时期,随着民风开化,法律也没规定得那么死了,毕竟已经改朝换代。不过在汉朝也依然有着自己严苛的一面,比如聚众吃饭一定要有原因,否则要被罚款。

而且汉朝女人要是到了15岁还没嫁,就要多交五倍的税金,逼得许多家庭急急忙忙就嫁女儿。因为这个,汉朝人口不断增长。

隋朝新开科举制度,让许多寒门子弟有了发光发热的机会。但是如果你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之后要喝一升的墨汁。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想必通过此举也大量减少了滥竽充数之人。

到了唐朝奇葩法律更是多,皇帝规定子民们不能穿黄色的衣服,也不能吃鲤鱼,因为黄色是皇帝的专用颜色,鲤鱼同音“李”。

古代帝王掌握着民众的生杀大权,虽然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谁又敢定他们的罪呢?不过虽然古代奇葩的法律很多,但是对老人和小孩都是非常宽厚的。

免除刑罚的人群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殴打或击杀攻击者,法律会认定为“正当防卫”,这种行为一般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在古代也有这样的法律规定,只不过更加的宽泛。秦朝时期就首创了关于“家暴”的量刑方式,夫妻双方如果不小心杀了另一方则视为合理,不追究责任。这与现代的“正当防卫”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婚姻中还规定有妇之夫如果出轨,妻子手刃丈夫也是不受追责的,这项规定简直是女性同胞的福音。

而且古代法律还明文规定“欠债杀人,可以不用偿命”,意思是当你在追讨债务的时候发生纠纷,你把欠债人杀死,是不会被判刑的。不仅如此,国家还会给你表彰这种正义的行为。

有句古话说得好,“法理不外乎人情”,在讲究理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受委屈的那一方,因此官员断案很多时候都会将人情和民生诉求考虑进去,酌情去量刑。

在汉朝时期法律规定有一群人杀人都不用偿命的,他们被称为“耄悼之人”。指的是上至80岁以上的老人,下至7岁的孩童如果犯下杀人罪是可以免除刑罚的。

这就是中国人尊儒学,敬老爱幼的表现。因为古代人寿命很低,能活80岁可以说是老寿星了,在当地是非常有名望的,而且这么大年纪犯案率也很低。孩童就更不必说,在不懂事的年纪几乎没有犯罪率。

汉朝执行的这项法律之后,后期唐朝、清朝都一并效仿。除非他们犯了谋反之罪,否则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被量刑。

不过到了现代,这种“耄悼之人”的特权就渐渐被摒弃了,到了2011年的时候又在全国开始推行。

现代推举旧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代的诸多奇葩法律对现代来说是很不适用的。但是这“耄悼之人”一直都是专家学者们争议不休的问题。要不要立?如何立?成为了大家讨论的重点。

直到2011年,经过众多专家的呼吁,这项法律被明确了下来。法律规定“凡年满75岁的老人除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的情况之外,均不执行死刑”。

这个法律一出,使得我国法律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同时也体现了法律中温暖的一面。75周岁以上的人不适用死刑原本也是响应了社会的大趋势,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着诸多的问题。

因为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较古代而言已经提高了很多,许多老人到了七八十岁还身形矫健、宛若青年。因此这项法律一出可能会让一些人钻了空子,做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其次也有专家提出,这项法律与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是相违背的,如果有老人犯下了严重的暴力犯罪但却被免除死刑,恐怕难以平民怨。

因此这个弊端也让人们在规范法律不适用死刑的年龄和罪名范畴的时候能够作出改变。虽说如今高龄人群犯罪率非常低,但也不是没有,因此多少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稳定。

不过提倡75岁以上不适用死刑的方法出发点还是好的,因为尊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这些法律对后世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毕竟法律还是要考虑大众的利益才有它的价值。

希望这项法律的推出是真的能为一些老人带来益处,而不是为某些犯罪分子开绿灯。还有,即使不判死刑,但如果违法犯罪依然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在法律面前不应存侥幸心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财富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