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7 02:31:02
来源:科研圈整理自澎湃新闻、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网站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院长刘建国被曝利用自己和实验室团队的科研成果,供儿子刘某阳获奖升学。
据澎湃新闻报道,刘某阳当时的任课老师证实,该发明在研究过程中确实得到了刘某阳父亲刘建国的指导和帮助,“属于‘大手拉小手’,父亲的项目他也可以参与,就相当于父亲搞一点东西给他做。”
刘某阳的发明装置(左图)与安光所的科研成果装置(右图)外观一致
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网站发布声明称,针对相关报道,“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高度重视,已迅速组织人员对此事进行调查,后续将及时向社会反馈调查结果。”
同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也回应澎湃新闻称,目前已启动调查,若属实,将按照大赛规则进行处理。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网站截图
“大手拉小手”
据澎湃新闻报道,2015年刘建国之子刘某阳凭借发明“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和检测装置”(又称“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获得多个省级、国家级奖项,并因此被合肥重点高中一六八中学录取。但该发明在名称、工作原理、外观方面,均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的一项科研成果高度一致。当时,刘建国任该所副所长,也是该科研成果所属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网站查询可以看到,在2015年8月24日发布的《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示》中,第1项《青少年创新成果竞赛项目获奖名单》中显示,“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和检测装置”项目获得初中组三等奖。
2018年,就读合肥一六八中学的刘某阳再次凭借发明“酒驾安全激光快速筛查系统”,获得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组三等奖,并获国家专利。澎湃新闻报道指出,该发明也与刘建国2011年所申请的国家专利“激光酒驾道边在线监测系统”原理高度相似。
刘某阳当时的任课老师证实,该发明在研究过程中确实得到了刘某阳父亲刘建国的指导和帮助,“属于‘大手拉小手’,父亲的项目他也可以参与,就相当于父亲搞一点东西给他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显示,刘建国目前担任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位,研究方向包括环境污染光学监测技术、环境光学遥感监测技术和环境监测中的光电子技术。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截图
类似事件已多次发生
此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有多个获奖项目受到质疑。2020年7月,媒体调查发现两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两人父亲为当时的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对此,李红良回应称项目由女儿根据兴趣自行选择,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自己没有参与。随后,武汉科协发布调查结论,表示该项目系获奖学生独立完成,认可其成果作品。
武大李红良院长回应女儿研究喝茶抗癌获奖:“没参与”;武汉科协:专家组一致认可
突发:武汉大学李红良被免去两重要职务,并主动辞任武大基础医学院院长
2020年9月,据澎湃新闻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确认,李红良自2020年5月至9月15日,接连失去了三项行政职务,分别为武汉大学ABSL-Ⅲ实验室(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简称A3实验室)主任、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IMA)所长、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不再担任武汉大学的任何行政职务。
大赛官网展示的“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
同样在2020年7月,媒体报道一名六年级小学生从“不了解什么是基因”的零基础起步,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锁定目标分子、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模型制备、临床样本分析等一整套生物医学研究流程,最终完成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涉事小学生父亲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勇彬。
“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等奖被撤销,博导父亲承认过度参与并致歉
事件曝光后,陈勇彬于科学网发布《关于本人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项目的情况说明》,表示:“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未充分掌握及领会组委会发布‘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给广大网友和媒体造成了困惑与误解。”
随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发布通报称,根据核查结果,项目违反了竞赛规则中“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规定,决定撤销该项目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收回奖牌和证书。
科创大赛曾与高考挂钩
根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官网介绍,该大赛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体育总局、知识产权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是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每年约有1000万名青少年参加不同层次的活动,经过选拔后,500多名青少年将与200余名科技辅导员一起进行竞赛、展示和交流活动。
去年以来受到质疑的获奖项目,参赛时间集中在2019年(第34届)及更早的时间。澎湃新闻报道指出,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获奖曾是多所高校自主招生的加分项目,2013年前甚至可以通过参赛获奖直接保送。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官网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显示,青创大赛奖项都是申请学校自招资格的最低标准之一。
2020年1月份起,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被取消,青创大赛与高考录取“脱钩”。新一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恰好在近期启动了报名,但愿“脱钩”之后的比赛能多一些公平,更好地回归鼓励青少年科技创新的目标。
参考来源:
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074540
2.http://www.hf.cas.cn/xwzx1/tztg/202110/t20211027_6230176.html
3.https://castic.cyscc.org/News/View.aspx?ArticleID=31009
4.https://castic.cyscc.org/AttachFile/2018/8/1011000105/636703198738030334.pdf
5.https://castic.cyscc.org/intro.aspx#introduction
6.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200226
7.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319321
来源:科研圈、澎湃新闻、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网站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