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7 11:11:50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0.50%区间,符合市场预期,为2018年12月以来首次加息。美联储暗示年内还会进行六次同等幅度的加息,最快今年5月的下次会议就开始缩减负债表的规模。
本次会上,FOMC委员的加息预期普遍较去年12月时更为激进。多数委员预计,3月之后,今年联储将在剩余六次会议上将合计加息六次,明年在此基础上还可能加息三次。FOMC委员圣路易联储主席布拉德对此决定投了反对票,因其主张加息50个基点。这是布拉德自2020年9月以来首次投下反对票,也是一年半以来美联储的决议投票首次出现反对票。
修改经济和通胀措辞
决议声明中,联储将关注点从疫情转移到俄乌局势,删除疫情相关的所有经济方面评语,增加了俄乌形势对经济和通胀影响的表述。称: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动“造成巨大的”经济困难,“美国经济经济所受到影响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而在近期内,侵袭及相关事件可能对通胀制造了新的上行压力,可能也给经济活动施压。”
声明对经济的评价略有改动,主要在通胀和疫情方面。上一次利率决议声明中表示,经济发展路径继续取决于疫情的变化;疫苗接种的进展和供应制约的缓解料将支持经济活动和就业持续增长,以及通胀下降;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犹在,包括来自病毒新变种的风险。本次声明中,这些说辞被删除。而对通胀的评价明确提到能源价格上涨这一影响因素,称“通胀仍高企,反映了疫情相关的供需失衡、能源价格上涨和更大范围的价格压力。”
美联储利率预期点阵图显鹰派
所有联储官员都预计,除了本月加息外,今年还将加息至少四次,因为所有16名提供预期的联储官员都预计今年利率将超过1.25%,除一人外,其他所15人预计今年利率将超过1.5%,共有12人预计今年利率将超过1.75%,即占总人数75%的联储官员预计今年还将加息六次,共有7人预计今年利率将超过2%,即超过40%的联储官员预计今年还将加息七次。而上次有12人预计今年利率在0.75以上、即三分之二的联储官员今年将加息三次。
美联储点阵图还显示,16名联储官员中,共有11人预计2023年利率将超过2.5%。这意味着,若今年共加息七次、年末利率升至1.75%,多数联储官员预计明年还将加息三次。
美联储还公布,联储官员的今明两年利率预期中位值分别为1.9%和2.8%,较上次去年12月预期的0.9%和1.6%分别上调1.0个和1.2个百分点,2024年预期利率中位值为2.8%,较12月上调0.7个百分点。从利率预期中位值看,今年将合计加息超过七次,明年在此基础上加息超过三次。
修改前瞻指引暗示即将展开缩表行动
美联储在本次会议上再度修改了前瞻指引,表示未来适合继续加息。在上次会议的利率前瞻指引中,美联储称鉴于通胀远高于联储长期目标水平2%,而且劳动力市场强劲,FOMC预计将很快适合加息。本次会议声明继续修改这一前瞻指引,称“伴随适宜地坚定收紧货币政策的立场,FOMC委员会预计,通胀将回到2%的长期通胀目标,且劳动力市场将保持强劲。”为支持联储的充分就业和长期通胀目标,FOMC决定此次加息25个基点,“并预期,将上调目标利率区间持续下去会是适合的。”
FOMC委员会预计,在将要到来的一次会议上(a coming meeting),开始削减对美国国债证券、机构债券和机构MBS的持仓。美联储表示,该行将在“即将召开的会议”上开始允许对其8.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进行缩减,但没有给出详细说明。鲍威尔表示,官员们本周在确定他们的计划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并可能在5月份的会议上开始这一进程,尽管FOMC还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上次会后,美联储公布缩表原则,称联储属意的减持美债方式主要是,调整再投资系统公开市场账户(SOMA)所持证券收到本金款项的金额。本次会议并未提及修改这一原则。
下调GDP预期上调PCE通胀预期
本次会后公布的更新后经济展望数据显示,美联储大幅下调今年的GDP增长预期,大幅上调今年的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和核心PCE通胀预期。
美联储官员预计的中位值为:
2022年GDP预计增长2.8%,较去年12月公布的上次预期增速4.0%下调1.2个百分点,2023年和2024年的GDP预期增速并未改变,分别为2.2%和2.0%。
2022年和2023年失业率预计均为3.5%,持平12月预期,2024年失业率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升至3.6%。
2022年PCE通胀预期为4.3%,较12月预期的2.6%上调1.7个百分点,2023年PCE通胀预期上调0.4个百分点至2.7%,2024年PCE通胀预期上调0.2个百分点至2.3%。
2022年核心PCE通胀预期为4.1%,较12月预期的2.7%上调1.4个百分点,2023年和2024年的核心PCE预期分别为2.6%和2.3%,分别上调0.3和0.2个百分点。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