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新股】下周6只新股发行 你选哪几个?

2022-03-18 20:44:02

  下周(3月21日-3月25日),A股将有6只新股申购,具体申购名单如下:

  2022-03-21(周一)仁度生物

  仁度生物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以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SAT)专利技术平台为基础的分子诊断试剂和设备一体化产品,专注于为生殖、呼吸、消化、血液、食品、环境安全等领域病原体的精准诊断、有效防控和个性化诊疗提供解决方案。公司发行市盈率为54.54倍,参考行业市盈率为35.4倍。此外,公司募投金额总计7.00亿元,超额募集资金为0.26亿元。(注:超额募集资金=实际募集资金-投资金额总计)

  行业方面,根据沙利文的报告,全球分子诊断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50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71亿美元,2015-201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4%,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2亿美元,是2015年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的近3倍,预计2019-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3%。

  财报方面,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2.5亿元、2.9亿元,YOY依次为43.01%、152%、16.97%,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61.5%;实现归母净利润0.04亿元、0.61亿元、0.65亿元,YOY依次为111.67%、1541.45%、5.28%,2019年开始扭亏为盈。公司管理层初步测算,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7,200万元至7,800万元,同比下降约10.16%至17.08%;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50万元至1550万元,同比下降约20.26%至35.69。

  公司表示下降的主要原因系:1、2021年第一季度受局部地区新冠疫情反复和“回乡检测”等因素影响,公司新冠业务收入较高,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新冠业务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即使公司生殖道系列等产品收入仍将保持增长,但整体收入仍将有所下滑;2、公司新冠检测试剂的销售单价呈下降趋势,对应的产品毛利率也有所下滑,但期间费用保持稳定,故而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的下滑幅度大于营业收入的下滑幅度。

  华金证券认为,1、公司是国内RNA分子诊断领域的先行者及领先者之一,基于自主的SAT专利技术平台已经打造了从原材料酶、试剂到设备完整的技术及产品体系。公司是国内最早推出生殖道、呼吸道和乙肝检测领域以RNA为检测靶标的核酸检测试剂产品的厂商;目前,公司在国内性传播感染分子诊断行业市场份额已经达到28.5%(2019年),位列细分市场第一位。同时,基于自主研发的特有活菌检测SAT专利平台,公司已经形成覆盖生殖道、呼吸道、肠道病毒、血液筛查等多个感染疾病领域的试剂盒产品,并实现了核心原材料酶的工业化自产,及研制成功了国内首台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打造了相对完整的RNA分子检测技术产品体系,具备明显的细分行业竞争优势。2、公司产品商业化已经在逐步推开,并获得了国内知名医院的认可。公司的RNA恒温扩增技术依旧处于推广发展阶段。伴随着新的RNA检测靶点越来越多、RNA分子诊断在部分领域优势凸显,公司的RNA恒温扩增技术(SAT)商业化进程也在逐渐加快。截至目前,公司获得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知名医院的认可和使用,产品覆盖全国500余家医疗机构并与其中近300家三级甲等医院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公司也与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艾迪康等开展合作。3、公司在血液感染领域有所突破,可能逐渐成为新增长点。2021年,公司通过成功研发全球首款乙肝精准诊疗新指标HBVRNA检测产品,切入血液感染检测领域。同时,从公司研发管线来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等血液感染领域研发进展较快,有望继续取得突破。

  2022-03-22(周二)荣昌生物

  荣昌生物主营业务为专注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抗体融合蛋白、单抗及双抗等治疗性抗体药物领域。截至3月18日,公司暂无发行市盈率数据,参考行业市盈率为35.43倍,募投金额总计84.69亿元,暂无超额募集资金数据。(注:超额募集资金=实际募集资金-投资金额总计)

  公司是一家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其围绕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疾病、眼科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提供安全、有效、可及的临床解决方案,以满足大量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2018年至2020年,公司所有产品均处于药物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和销售、尚未产生产品销售收入。

  招股书披露,财务方面,公司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分别为2.7亿、4.3亿及6.98亿元,2021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利润2.76亿元。经初步测算,公司预计2022年1-3月营业收入约为1.28亿元至1.73亿元,同比增长约2878.21%至3929.34%,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5亿元至-3.29亿元,同比增长-142.41%至-79.17%,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6亿元至-3.30亿元,同比增长-132.89%至-72.14%。

  华金证券认为,1、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已经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及具备差异化优势的创新型产品管线,多款产品有望做到first-in-class.公司致力于开发具有新结构、新机制的靶向生物创新药,通过自主创新设计与开发的产品在临床试验中显示了突破性治疗效果。截至目前,公司已开发了2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均为靶向生物创新药;核心产品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RC28三款产品,在临床试验中展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发明专利先后获得中国、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授权,亦获得了多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的支持。2、公司商业化明显提速,一方面,核心产品泰他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2021年被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中国市场销量有望倍增;另一方面,公司与Seagen签订独家全球许可协议,开发和商业化维迪西妥单抗。3、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并拥有一支富有竞争力和全球化视野的研发管理团队,为未来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在公司尚未明显商业化阶段,公司保持了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期间研发投入分别为21643.83万元、35206.59万元、46582.15万元及32660.44万元,2018年至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6.70%。截至当期,经过多年培育建构,公司已经拥有了一支高素质且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共有研发人员891人(博士33人、硕士324人),占员工总数的51.35%。其中,公司研发技术带头人及联合创始人房健民博士,拥有逾20年的生物制药研发方面的丰富经验及逾40项药物发明专利,是国内生物制药行业为数不多的具有从新药发现到成功商业化经验的企业创始人,也是中国“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

  2022-03-23(周三)天益医疗

  天益医疗主营业务为血液净化及病房护理领域医用高分子耗材等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截至3月18日,公司暂无发行市盈率数据,参考行业市盈率为36.39倍,募投金额总计5.92亿元,暂无超额募集资金数据。(注:超额募集资金=实际募集资金-投资金额总计)

  公司的体外循环血路市场份额国内第二,持续丰富产品线。公司是国内较早专注于血液净化及病房护理领域医用高分子耗材等医疗器械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类型主要可分为基本型和CRRT专用型,其中基本型体外循环血路是国内较早一批上市销售的血液净化医用耗材产品之一,CRRT专用型体外循环血路是国内极少数获得该治疗模式的管路注册产品。其主要产品包括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一次性使用动静脉穿刺器、一次性使用一体式吸氧管、喂食器及喂液管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相关研究报告,按照销售量排名,2019年公司在我国体外循环血路市场占有率为16.1%,排名第二。公司还积极拓展血液净化设备等其他产品领域,有前瞻性地进行新产品研发。

  财报方面,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6亿元、3.79亿元、4.14亿元,YOY依次为22.50%、19.78%、9.46%,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17.1%;实现归母净利润0.63亿元、0.87亿元、0.78亿元,YOY依次为41.78%、37.89%、-10.16%,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20.7%。根据公司初步预测,2022Q1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0万元至1,300万元。

  华金证券认为,1、公司血液净化及病房护理医用耗材细分市场已经建立明显的国内领先优势。公司是国内较早专注于血液净化及病房护理医用高分子耗材领域的生产厂商之一,在我国体外循环血路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二。目前,公司渠道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亚洲、欧洲、北美、南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与大型跨国企业包括费森尤斯医疗、百特医疗、美敦力、尼普洛和贝朗医疗的供应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并与超过400家三级甲等医院、1,000家公立医院及医生建立并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2、公司深度绑定NeoMed,在长期合作协议的约束下,有望带来相对稳定的收入预期。NeoMed专注于为新生儿提供肠内营养,根据USNEWS&WORLDREPORT报道,NeoMed为2018年美国排名前五大的知名新生儿医院中的四个提供病房护理系列产品,在新生儿病房护理领域占据竞争优势。而早在2006年,公司即通过宁波汉博、Synecco与NeoMed建立合作关系;2019年7月因NeoMed被美国上市公司Avanos收购,公司改为向NeoMed直接供货,并签订了《供货协议》,合作期间为5年,并且到期后自动续展1年。

  2022-03-23(周三)长光华芯

  长光华芯主营业务为专注于半导体激光芯片的研发、设计及制造。截至3月18日,公司暂无发行市盈率数据,参考行业市盈率为42.57倍,募投金额总计13.48亿元,暂无超额募集资金数据。(注:超额募集资金=实际募集资金-投资金额总计)

  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激光芯片、器件及模块等激光行业核心元器件的研发、制造及销售,高功率单管系列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半导体激光芯片国产化进程加速下公司营业收入逐年增长,2018-2020年公司实现收入9243.44万元、13851.01万元、24717.86万元,营收复合增速达到63.53%。高效率VCSEL 产品在2020 年取得相关客户的工艺认证并取得采购订单,有望成为公司业绩的另一增长点。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2.5亿元、4.3亿元,YOY依次为49.85%、78.46%、73.59%,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66.8%;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元、0.26亿元、1.15亿元,YOY依次为-795.34%、120.31%、340.49%,2020年起公司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根据公司初步预测,2022Q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5.50%至58.25%。

  国泰君安认为,(1)公司是少数研发和量产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的公司之一,在国内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领域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公司已建成覆盖芯片设计、外延、光刻、解理、镀膜、封装测试、光纤耦合等IDM全流程工艺平台和3吋、6 吋量产线,产品逐步实现了半导体激光芯片的国产化,并依托技术优势向下游业务拓展,开发器件、模块等下游产品,产品覆盖从半导体激光芯片至直接半导体激光器的全垂直产品链,实现了上下游协同发展。(2)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为不超过3390 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3560 万股。本次募投项目拟投入资金合计13.48亿元,预期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升研发能力和新品开发能力,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扩大产能以发挥规模优势。

  2022-03-24(周四)中复神鹰

  中复神鹰主营业务为专业从事碳纤维研发、生产和销售。截至3月18日,公司暂无发行市盈率数据,参考行业市盈率为22.25倍,募投金额总计31.02亿元,暂无超额募集资金数据。(注:超额募集资金=实际募集资金-投资金额总计)

  据悉,公司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从事碳纤维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内民品碳纤维龙头。其于2012年在国内率先实现干喷湿纺技术产业化,系统掌握了碳纤维T700级、T800级千吨级技术和T1000级百吨级技术,并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引领国内碳纤维行业的国产化大潮。公司2020年碳纤维产量、销量3777、3625吨,占国内总碳纤维产量、销量的比例20.98%、7.43%。截至2021年上半年具有碳纤维产能5500吨、年,国内销量市占率达7.43%,位居国内碳纤维厂商第二位。

  2020年下半年以来,日本、美国加强了对碳纤维出口中国的政策管控,导致国内碳纤维境外供应难度进一步较大。目前来看,受限的碳纤维品种主要集中在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模型的航空航天小丝束碳纤维。随着国内厂商技术的日趋成熟,碳纤维国产替代的进程将显著提速。

  财报方面,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15亿元、5.32亿元、11.73亿元,YOY依次为34.8%、28.24%、120.44%,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56.2%;实现归母净利润0.26亿元、0.85亿元、2.79亿元,YOY依次为206.83%、225.92%、227.02%,归母净利润自2019年起实现扭亏为盈。根据公司初步预测,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6.93%至132.8%。

  华金证券认为,1、公司是碳纤维行业龙头之一,技术和产业化进程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时,碳纤维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将受益于行业应用需求的逐渐拓展及进口替代逐渐推进。1)技术领先方面,公司于2013年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干喷湿纺碳纤维的关键技术突破,建成了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与国内绝大部分碳纤维企业采用的湿法纺丝相比,干湿法纺丝速度是湿法的3~4倍,同时,用干喷湿纺纺出的纤维致密性好,体密度较高,可制成高性能碳纤维。2)产业化领先方面,目前公司已经系统掌握了碳纤维T300级、T700级、T800级、M30级、M35级千吨级和M40级、T1000级百吨级技术。以公司2020年碳纤维产量3,777.21吨来看,占国内总碳纤维产量的比例达20.98%,排名国内碳纤维产量第二位。2、公司规模化发展提速,新增产能正快速释放,在国内碳纤维市场总体依旧呈现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产量增长有望显著促进公司业绩向好。截至2020年底,公司碳纤维产品产能仅连云港基地3500吨、年、产量3,777.21吨;2021年上半年,西宁年产10,000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部分投产,公司新增产能2000、吨年、达到5,500、吨年,产能增幅57%;同时,根据公司募投计划,2022年3月,西宁年产万吨项目将全部建成、剩余8000吨、产能也有望逐渐投产,公司产能将再度扩容约145.5%。而根据公司在网站上发布的发展规划,2025年公司预期建成西宁两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2030年将建成十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未来几年公司规模化产能建设方面有所持续高速推进。

  2022-03-25(周五)铭利达

  铭利达主营业务为精密结构件及模具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截至3月18日,公司暂无发行市盈率数据,参考行业市盈率为27.27倍,募投金额总计7.81亿元,暂无超额募集资金数据。(注:超额募集资金=实际募集资金-投资金额总计)

  据悉,公司是一家从事各类精密结构件及模具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一站式配套服务企业。其客户有多家知名企业,如捷普、SolarEdge、海康威视、华为、比亚迪等。但近年来,公司客户集中度有序提升,甚至产生了对少数客户以及终端客户的依赖,而“依赖”大概率意味着议价能力弱,对公司而言,则是其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增加无法有效转嫁给下游客户,叠加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导致其毛利率走低。

  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15.2亿元、18.4亿元,YOY依次为44.45%、11.43%、21.18%,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24.9%;实现归母净利润0.96亿元、1.71亿元、1.48亿元,YOY依次为64.16%、77.97%、-13.16%,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36.4%。根据公司初步预测,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7.40%至109.66%。

  华金证券认为,1、在双碳发展目标指引下,光伏行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公司产品的主要应用下游持续景气发展可期,预计有望推动公司业绩保持向好。1)光伏下游高速发展推升光伏逆变器及相应的精密结构件出货量,目前公司已经与SolarEdge、SMA、Tesla、阳光电源等光伏逆变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我国新能源汽车正高速成长,目前公司已经与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宁德时代、Grammer等建立合作关系。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354.5万辆,较2020年大幅增长;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我国2025年汽车产销规模预计将达到3,200万辆,2030年将达到3,800万辆。2、公司产品种类相对丰富,且覆盖的下游领域相对较多;能够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并稳定公司业绩预期以避免单一下游行业波动带来的冲击。公司下游覆盖了光伏、安防、汽车以及消费电子等各个行业应用领域;同时,公司产品涵盖了金属及塑胶两大类别,包含了压铸、注塑、型材冲压等多种成型技术,可以实现为客户提供多种材质、不同成型方式的定制化精密结构件产品,能够满足客户对结构件产品在材料、功能、强度、精密性、密封性等方面的需求。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网
中软国际 https://tech.ifeng.com/c/8EOlHAS3w3t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财富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