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绝交信"上热搜:现在的教授为啥不当"表率"了?

2022-04-07 08:48:12

柴油发电机组价格

(原标题:“公开绝交信”上热搜:现在的大学教师为啥不当“表率”了?)

作者|尤小立(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这两天,中国政法大学一名法学界知名的老教授声讨另一名同样在法学界知名的年轻教授的“公开绝交信”,登上了网络热搜。

据发出“公开绝交信”的刘玫教授说,她要绝交的对象汪海燕教授,在过去的20多年间,从留校任教到编写各类教材,从各级的职称评定、博士生导师资格认定,再到副院长、院长的任职,都是经由她一手提携、力排众议才得以顺利圆满的。

绝交信

但汪教授却在确定中国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的人选时,不懂得感恩,阳奉阴违,假传圣旨,结果是自己获选,而又把刘教授落选的责任推给研究会的领导。

教师之间的内部矛盾挂到互联网上,就成了公共事件。

评判公共事件的前提,是要有双方发言。现在只有一方发言,另一方尚未回应。

因此,要合理、客观地评判事件所涉及的两位当事人之间的是与非,还时机未到。

不过,网友的言论虽不免隔岸观火,也部分地反映出社会舆论的倾向。

让刘教授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行文态度和措辞方式,引起的不是同情而是反感。

刘玫简介

整个舆论不是同情刘教授的遭遇,而是站在不同立场对他们俩的谴责。

极端化最容易形成舆论的漩涡,所以即便是需要具体分析的“感恩”,也会被理解成愚昧守旧;需要继承的对年长者尊重的传统,也变成了对老年人的声讨。

平心而论,媒体或网络对于大学校园里负面新闻的哗然,正说明此类事件并不算多,所以才有“新闻价值”;同时也说明,社会对于大学教育还寄托着希望,仍然把大学教师当成道德水平较高的群体看待。

因此,同居热搜榜上的郑州大学一名教师在校内核酸检测时,醉酒、插队、打人的视频中,劝架的青年志愿者才会高声提醒:“都是老师,你们就是这样给学生做表率的吗?!”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财富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