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历史上野心勃勃的朱棣也曾鲜衣怒马,这部剧有趣又有料

2022-04-19 14:29:29

沉浸式体验 https://www.td010.com

在偶像剧和都市剧大行其道的氛围中,《山河月明》携陈宝国、张丰毅等一众老戏骨的强势来袭,无疑让人耳目一新。且一段耳熟能详的历史,竟然也能以独特的视角,给予精彩绝伦的呈现。

有趣、有料,既颠覆认知又合乎情理,这部剧,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1、有趣。

关于朱元璋的传奇经历枚不胜举,可确凿无疑的是,他与徐达有穿开裆裤一起长大的情分。两人是君臣,又绝非普通的君臣;是兄弟,又不似一般的兄弟。

俗话说,功高震主。漠北战事又起,本不欲徐达再有军功加持的朱元璋,在胜利无望之际,不得已再请徐达北征。只不过,对徐达凯旋之际的封赏,又让他犯了难。

一则,身为魏国公的徐达,若再擢升就只能封王;二则,封王一事,在谋臣那里未必行得通;三则,树大招风,此事对徐达而言并非好事。

正在左右为难之时,马皇后“结亲”的提议,让他豁然开朗。

宴无好宴。当马皇后亲自做的烧鹅一上桌,徐达就知道尚有后着。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看着朱元璋殷勤备至的模样,他直言:“这一回您有什么难事,要臣去办的?”

历来,皇帝赐婚就代表着天家颜面,岂有讨价还价之理?可一个优秀的上位者,靠的从来都不是权力威压,是晓以利弊,而一个成熟的政治家,靠的也不是阿谀奉承,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高手过招,点到为止。这次,“娶媳妇”的朱元璋自带“占便宜”的既视感,显得谦虚又理亏,而“嫁女儿”的徐达,则有一种“被猪拱”的忿忿不平。

“我家姑娘如花似玉,可你家老四除了调皮捣蛋,他还有什么名声?不是我说他,你当年在村里的名声都比他好不少。我家大闺女要嫁给他,那真是一朵鲜花插在了…”

徐达这一石二鸟的奚落,既表明不愿趋炎附势,又留下可转圜之余地,把局面从政治权术拉到了准亲家的你来我往,好一个“哥们斗嘴”名场面。

后来,当徐妙云以库房之名,专放高官显贵的“贺礼”一事,被朱元璋得知后,兴奋地对其大加称赞。更是在听说这个“儿媳”竟当得了徐达的家之后,幸灾乐祸地直呼:“徐天德呀,没想到你有此等痛脚。”

此前,他可是在给儿子议亲时,吃了瘪。如今这模样,哪里还是一个帝王,活脱脱一个拿捏了兄弟把柄,一雪前耻的“得志小人”。

只不过,朱棣一次登门“退婚”,打乱了老朱的费心筹谋,也让他彻底失了面子。毕竟,主动结亲的是他,如今被打脸的又是他,面对这个战功赫赫的老兄弟,他如何能不尴尬?

徐达就是徐达,岂是轻易吃“哑巴亏”之人。面对老朱的惭愧,他一句“谁年轻的时候还没有点小心思啊,就说你当初吧,还是喜欢过刘财主家四小姐,当了大将军之后,还派人到凤阳…”

吓得老朱同志赶紧拽了一个“鹅腿”堵他的嘴,而马皇后当时的表情,分明一副“揪住小辫子”的玩味。果不其然,老朱同志成功“入了坑”,宴席一散,就遭到马皇后的“秋后算账”。

堂堂的九五之尊,卸去了大殿之上的威严,竟有着普通人的喜怒,有着平凡夫妻的爱怨,有着人际关系中的小心思。

说到底,帝王也是凡人,陈宝国这呈现的朱元璋,颠覆了惯有的杀伐霸权,处处彰显烟火人间的一面,却在细节处把一个掌权者驾驭全局的能力,展露无遗,意外又真实。

2、有料。

《山河月明》开播后,集数从80集变为45集。导演高希希说:“删减的主要是一些没有史料来佐证的宫斗权谋戏,为了让剧情连贯,在后期修改中加入了旁白”。

划重点:留下来的是“史料佐证”过的,也显示了正剧品质。人不知史何以辨是非,国不知史无以图将来!好的历史剧,从来都值得细品,方能体会个中深意。

这部剧,既然围绕权力中央之人展开,那么,沙场征战、朝堂权谋、处世哲学,自然千丝万缕的牵扯,无法避开的关联。

徐达北征,扭转了完败之局,实现了出征前对战况的预判:“可以保全师但是不能保全胜”。可班师回朝之际,他却以“损费钱粮无数,但是终究没有剿灭了元朝余孽”为由,主动请罪。

此举无疑是解了朱元璋,赏无可赏之难。但对于李九江这些局外人来看,徐达此举先于侵占良田事发、淮西诸公侯受责之前,无疑是韬光养晦:“既免去了功高不赏之忧,又躲过了诸将的怨气。”

可他的自作聪明,到底不如父亲李文忠看的通透:“扩廓偷袭粮道,表面上是佯攻,可是局势稍有不当,佯攻就会变成奇袭,若是粮道被断,那大军顷刻间就会变成完败之局,大将军弃险胜而求不败,这是多么果敢决绝。”

有勇有谋,且居功不自傲,无论是身在朝堂抑或是沙场,都能知进退,这无疑是徐达功高还能善终,又配享太庙,成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的智慧。

反观耿炳文,虽然屡立战功,却对前来郊迎的胡惟庸百般讥讽,倒是胡惟庸“宰相肚里能撑船”,客客气气地送了一句话:“世间之事,善始不易,善终尤难。”

朝堂之上,几多争斗?即便表面上风平浪静,也总有暗潮涌动,何况积弊已久之际?身处其中,从来都没有万全无虞,若要善始善终,就不可逞一时之快,凡事需看长远。

耿炳文只为泄愤,却忘了,胡惟庸能居相位,岂是泛泛之辈?朝堂上历来不乏阿谀逢迎之辈,也不缺揣摩上意之人,可一个成熟的政客,在于能否看准时机,伺机而动,且正中下怀。

早期的胡惟庸,当属此列。他仅凭两件事,就断定朱元璋要彻查淮西一案:第一,皇后娘娘把王保保的女儿,留在了宫中;第二,燕王和徐达长女的婚事,也在筹备之中。

这两件看似毫无关联之事,都指向了皇帝急于平息草原战事之心。只因解决了外患,才能腾出手来,集中精力解决内忧。

胡惟庸知道,机会来了。他的进言,可谓句句戳中要害:“现在前方正在打仗,不宜骤兴大狱,但此事干系重大,不能不办,不能不严办,不能太严办,要紧的是,不能由陛下来办。”

这一番话,可谓是滴水不漏,不仅解了皇帝之忧,还指明了推进方向,更是把甘为马前卒,让皇帝坐收渔利之法,巧妙地渗透其中。能忧君之所忧,能解君之所急,这样的人,如何能不重用?

待得其掌权之际,若能守正持重、既往不咎,倒还好说;若是他耿耿于怀,那耿炳文之属的好日子,怕是也到头了。正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皆是因果终有报。

写在最后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带来的,从来都不只是风云变幻,还有看问题的全新角度。《山河月明》带来的,不只是有趣的画风,令人警醒的处世哲学,还有颠覆惯有认知的合理。

在历史上野心勃勃的朱棣,也曾是鲜衣怒马少年郎,也曾一腔热血为正义。

他的反叛,并非自始有之,也是历经了一番隐忍和挣扎;朱棣也并非天赋异禀,而是年少起就喋血沙场,历经战阵,才成长为合格的军事统帅和成熟政治家。

帝王也是凡人,正如大到上市公司老总,小到普通职员一般,也会有悲喜,有爱憎,有权衡,有得失。

朱元璋会为朱棣的顽劣不服管而头疼,也会在太子“交给徐达稳赚不赔”的建议下,喜上眉梢;会在朱棣受军棍之际,心疼地直骂徐达,也会在冷静下来后,放手历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却有迹可循。世间事,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世间人,从来都不是非君子即小人。人性是复杂的,人心是善变的。在历史长河中,人心微不可见,却于不经意间改写时局。

而一个人,正是在一次次碰撞中,才见识到天地之浩瀚,颠覆固有之观念,成为一个连自己都意外之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财富网版权所有